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师作品 > 展现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

展现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

2013年12月01日 10:24:18 访问量:198

          展现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南关小学   徐小红

        拟定这篇征文的题目,有感于我县“送培下乡”活动的举办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有幸聆听了一线骨干教师的精彩讲课,专家精彩的讲座及点评,内心油然产生一种“青蛙跳出井口”的感觉。更庆幸的是聆听了史超老师的一节《窗前的气球》,我感悟颇深。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”后的简约之美。

       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,随着时下“大语文”观念的深入,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偏重于挖掘与强化阅读教学中隐含的“大语文”元素,每上一篇课文,语文老师为了顺应潮流追求“新颖”,挤尽脑汁,搜寻哪里可以拓展延伸,哪里可以“多元解读”,如此等等。一节课热热闹闹,可热闹过后,走出课堂,想回忆起什么,却只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。一节课下来,学生似乎学会了很多,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真正学会。出现这种情况,一方面是因为内容太多太杂,有的老师驾驭不了,另外又怕漏教了却考到了,于是不管是“西瓜”还是“芝麻”统统都要捡,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来个一网打尽。教师教的很苦,学生学得很累。最后换来的还是教师迷惘,辛苦的付出怎么换来的是这样的一个结局?在欣赏了史超老师的《窗前的气球》后,我的内心激动着,这堂课所呈现的简约之美,深深的震撼了我。

        语文课堂的简约,简单地说,就是目标小一些,过程实一些,方法纯一些,以自然、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、灵动、和谐的课堂。史老师的这节课,首先教学目标很明确。作为语文教师,确定教学目标必须明白,课标明确规定的年级目标,要对自己任教的年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,既不越位,也不能不到位。比如,低年级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,同时加强朗读和词语的积累,史超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以及学习基础,制定了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:一、识字教学结合自主识字,多种形式识字。二、通过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,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。以上的教学目标,老师抓住重点段落组织学生品读,理解和感悟,在理解词句,掌握方法的同时达成文本的情感目标——感悟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。

        制定了简明的教学目标后,接下来,紧紧围绕教学目标,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、难点,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、感悟、积累、运用,进行听、说、读、写、思的语文实践,真正实现“用教材教”。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力求精选,敢于取舍,正因有了侧重点,教学就应该变得“简单”和“专一”,要做到“任你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。”如史超老师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就非常简约而适度,教学中,通过投影出示重点语句,先创设氛围,引导学生了解小主人公在病房里的心情,然后情动你我,通过朗读来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,学生反复练读,领悟情感。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入境,最后读出了小主人公的那种苦闷、孤独、无奈的心情,学生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心灵的 共鸣,真正实现了学生、教师、文本三方面的深入对话。“三维目标”得到了很好的整合。忽然间,想起苏东坡曾说:“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?

       整整一节课,没有那些“花里胡哨”“旁门左道”“哗众取宠”有的就是“实实在在”“简简单单。”简明的教学目标,简约的教学内容,还有简单的教学方法。简单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语文教学的简约之美。俗话说的好”教学有法,但无定法,贵在得法。”儿童世界是自由的,天真的,他们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是简便的方法和简明的教学思路,所以我们选择教学方法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,哪种方法简便、有效,利于学生亲密接触文本,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,我们就采用哪种方法。

        莎士比亚有句名言:“简洁是智慧的灵魂。”借鉴到教学中,就是要删繁就简,返璞归真,追寻形式简约而内涵丰盈的语文课堂。“简简单单教语文,完完全全为学生,扎扎实实求发展”以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,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一种“简约”之美。

 

  • 附件(1个)
  • 展现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.doc (22kb) 下载
编辑:张艳青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繁峙县杏园中心校 特此声明。
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繁峙县杏园中心校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